《經典詠流傳》:古詩新唱何以吸引年輕人
北宋文學家蘇軾的《定風波》、元代畫家王冕的《墨梅》、清代詩人袁枚的《苔》,這些古詩詞被唱出來是什么樣?會變得更好聽嗎?更容易傳播嗎?今年春節期間,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節目《經典詠流傳》“以現代音樂和古典詩詞”的模式,將16首古詩詞全新呈現在觀眾面前,令人大飽耳福。節目中不少詩詞改編成歌曲后,迅速在年輕人中流傳開來,成為激活傳統文化的又一成功范例。
古詩詞結合現代音樂:經典二度創作后迅速流傳
在許多人的印象中,用古詩詞配以現代音樂予以全新呈現,雖不能說此前完全沒有但卻也并不多見,我們經常哼唱的《水調歌頭》《滾滾長江東逝水》《在水一方》等,就讓人在記住優美歌曲的同時也了解了詩詞的內涵。
事實上,“和詩以歌”的詩樂傳統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。詩言志,歌詠言。中國古代的著名詩篇《詩經》《離騷》就是吟唱出來的,唐詩、宋詞、元曲等也一樣和音樂結合在一起,大多是亦詩亦歌、亦吟亦唱的作品。
為什么不把這種古老的傳統,用在今天的文化傳承上,并且通過電視這種視聽載體呈現出來?抱著這樣的想法,節目制作方央視創造傳媒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策劃,決定做一檔將音樂與古詩詞相結合的節目,即《經典詠流傳》。
從電視的角度看,音樂節目大家都在做,詩詞節目也一樣,但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節目,還真的沒有人做過?!督浀湓伭鱾鳌纷鍪裁??怎么做?找誰做?立足于“再造當下的流行和未來的經典”的定位,制作方意識到必須將文學性和音樂性合二為一,采取星素結合、老少同臺、中外交融的形式,才能將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上升到全民參與的高度、美學引領的深度。
經過用心挑選,最后有16首古詩詞被以不同的音樂形式呈現到舞臺上。其中有經典影視音樂作品如《滾滾長江東逝水》《枉凝眉》等老歌新唱,也有委約原創的作品如《聲律啟蒙》《定風波》等;有《將進酒》這樣的搖滾音樂形式,也有《三字經》等說唱形式;有中國第一代鋼琴大師演繹的《梁?!?,也有“90后”加油男孩王俊凱演唱的《明日歌》;有臺灣民歌音樂家胡德夫根據古謠改編的《來甦·秋思》,也有香港汪明荃羅家英夫婦演繹的《鵲橋仙》。
雖然節目只有短短3期,但是作品扎實、嘉賓多元、創作精心、表演真誠,使得每首詩詞與歌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并迅速流傳開來。節目開播次日,《經典詠流傳》就一舉拿下了豆瓣9.4的高分,創造了文化節目的最高評分。業內人士和觀眾紛紛給予節目好評,并在網絡主動傳播,成為2018年春節期間的一個熱點文化現象。
時代性與時尚性兼具:經典穿越時空重煥新生
將詩歌唱出來的效果會這么好,出乎很多人的意料。
當代知名作家梁曉聲表示,節目效果之好超出了自己的想象?!拔乙蚕氲竭^古典詩詞的現代傳唱,不過更多想到的是古箏,曲調依然想到的是古調,用如此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,而且演繹得更貼切,是我沒有想到的?!?
在談及節目為何如此受歡迎,央視創作傳媒總經理、總編輯過彤分析主要原因在于:“我們不是在展示品鑒一件件古董,而是要讓經典通過我們今人的創造活起來、流行起來?!?
至于用現代音樂激活古詩詞的密碼是什么?過彤認為有兩個:一個是時代性。中國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,要選那些對當下中國社會有觀照性、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品,因為只有這些普世情感能夠穿越時空,具備二度創作再流傳的可能性。另一個是時尚性。邀請什么樣的演唱嘉賓,用什么樣的演繹方式,是吸引年輕觀眾、激活經典的重要因素。
隨著節目的火熱播出,一系列關于藝術、教育、傳播等方面的話題也引發討論。比如談到怎樣更好地將音樂與古典詩詞融合,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感觸頗深。他認為經典詩詞在現代語境下絲毫不落伍,古代漢語和現代音符的嫁接,讓大眾更好地接近傳統文化,這種做法其實是對藝術的準確表達。目前,他正計劃把節目搬到中國音樂學院作為課堂教育。而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看來,詩和歌的創新結合,把一個過去完成時的作品成功地轉化為現在進行時的文化,歌給文字帶來情緒感染,而詩給歌帶來更多的表情,不僅讓詩歌流傳,也會讓歌詞越寫越有文化。
看到詩樂傳統的喚醒,北京師范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康震覺得十分欣喜。在他眼中,每一首詩、每一首歌的背后其實都有一段人生,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載的或輝煌或失落,都與亙古綿延的文化傳統相連接。他們跨越千年之后到達現代,變成無以復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,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。
從《經典詠流傳》的創新出發,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不禁暢想,未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上,能夠把文、史、哲、美、樂等多個領域全部打通,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無與倫比的魅力。